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后面句子(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来源:综合资讯2024-02-18 12:00:29
导读 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后面句子,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后面句子,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之一。

2、儒家思想后来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其外因,儒家思想内在的精华才是儒学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3、儒家思想这种内在的吸引力,使很多人接受了它,并一代代传下去,以致影响中国两千年多年。

4、儒家思想的内核,也造就了儒家成功的教育,这是其他各家不能比的,这使得儒家人才辈出;相反,其他各家人才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模式的失败。

5、那么孔子教育思想最闪光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能做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呢?是什么让孔子成为一位成功的“先生”呢?这值得我们探讨。

6、笔者查找了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7、第一、孔子不歧视每一个学生。

8、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就是说每个人一生下来的本性是差不多的,是后天的教育、行为习惯让人发生了变化。

9、既然本性相近的,那么每个人就都可受教育,不存在有的人生下来就可接受教育、有的人生下来就不能接受教育的问题。

10、这是对贵族社会的一种挑战,以前的受教育是被贵族垄断的,其理论依据就是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下来就不具备接受教育的本性,本性是一生下来就注定的,是改变不了的。

11、既然人生下来本性没有多大的区别,于是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不管出身的高低贵践,都可以接受教育。

12、第二、孔子把道德教育放在最高地位。

13、他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1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

16、”从上边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子是把道德要求放于文化知识之前的。

17、没有道德,学文化知识也许是要危害社会吧。

18、第三、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学而优则仕”。

19、君子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有很多的文化知识,然后才能当官。

20、孔子认为学生可以达到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是有道德;道德学好了,还有余力,才能学文化;各方面学得都特别好,才能当官。

21、他为什么对官员的要求这么高呢?因为官员是治理国家的,责任重大。

22、第四、孔子还有很多具体的教育方法。

23、“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张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启发式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因材施教。

24、第五、孔子的教育态度也是让人称道的。

25、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师德高尚,有教无类。

26、他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27、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28、孔子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29、孔子的成功在于,他用儒家思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政治模式,这个政治模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是那么的完美,于是学生有了为这个理想奋斗的动力;孔子的成功还在于他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先立德,再学知,再为仕,他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成人,而不是成为衣冠禽兽,立德之人必为社会尊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后来的七十二贤人,正因如此,儒家也为社会尊重;孔子的成功还在于他师德高尚,他有教无类,他诲人不倦,所以他是一位受后人敬仰的师之祖。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