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的释义】“束之高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把某物或某种想法放在一边,不再理会或使用。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书籍、文献的存放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法。
一、成语释义总结
词语 | 束之高阁 |
拼音 | shù zhī gāo gé |
词性 | 动词短语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此皆大丈夫之志,而今悉弃之,束之高阁。” |
释义 | 把东西放在高架子上,不再使用或理睬;比喻搁置不用或不予重视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束手无策、冷落、闲置 |
反义词 | 重视、使用、关注、运用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事物、观点、计划等的忽视或放弃 |
示例 | 他的建议被领导束之高阁,没有得到采纳。 |
二、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束之高阁”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意是指将书籍放在高架上,表示对其的重视和保存。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含义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变为一种贬义表达,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的忽视或不重视。
在现代汉语中,“束之高阁”多用于批评那些本应被重视却被人忽略的情况,常见于工作、学习、政策等方面。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环境 | 公司的创新方案被高层束之高阁,没有实施。 |
学习生活 |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束之高阁,直到最后才匆忙完成。 |
政策执行 | 一些好的政策在地方被束之高阁,未能落实到位。 |
个人发展 | 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束之高阁,缺乏实际行动。 |
四、注意事项
- “束之高阁”通常带有负面色彩,表示对事物的忽视或放弃。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正面或中性场合。
- 不宜用于描述合理的暂时搁置,如“暂且搁置”或“暂缓处理”。
五、总结
“束之高阁”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现多用于表达对事物的忽视或不重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表达。通过表格形式,可以清晰掌握其基本释义、用法及相关词汇,帮助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