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洞覩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5-07-23 07:22:08

问题描述:

洞覩意思和来源是什么,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3 07:22:08

洞覩意思和来源是什么】“洞覩”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洞”和“覩”两个字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一个特定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对“洞覩”的意思及其来源的详细分析。

一、词语解析

拼音 含义 在“洞覩”中的作用
dòng 穿透、彻底、明白 表示对事物的理解深入、全面
見(覩) 看见、观察 强调视觉上的感知或认知

因此,“洞覩”可以理解为:看得清楚、看得透彻、洞察一切。

二、词语来源

“洞覩”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汉语文献,常见于古典诗词、哲学文章或史书之中。其使用多用于形容人物具备极高的洞察力或智慧,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

常见出处举例:

文献名称 出处 内容片段
《庄子》 《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虽未直接出现“洞覩”,但强调了“洞见”思想)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观其行止,洞覩其心。”(意为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能看透他的内心)
《文心雕龙》 刘勰 “洞覩幽微,理析精微。”(形容对细微之处有深刻理解)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洞覩”在古代多用于描述智者或贤人的洞察力,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

三、现代用法与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洞覩”已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学术论文或正式场合中仍可见其身影。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或者对某种现象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例如:

- “他凭借多年经验,对市场动向洞覩如烛。”

- “这位学者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可谓洞覩入微。”

四、总结

“洞覩”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意为“看得透彻、看得清楚”。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备极高的洞察力或智慧,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该词多见于古籍、文学作品及学术文本中,现代使用较少,但仍保留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语言美感。

项目 内容
词语含义 看得清楚、看透、洞察
来源 古代汉语文献,如《庄子》《资治通鉴》等
使用场景 文学、哲学、历史类文本中
现代应用 较少,多用于正式或文学语境中
词语结构 “洞”+“覩”= 深入观察、全面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洞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承载了古人对“知”与“见”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频繁使用,但它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语言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