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千里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一、
“尺幅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绘画或艺术作品虽尺寸不大,却能展现出广阔的意境或丰富的画面内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艺术表现力的精妙与深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小见大”的审美理念。
该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后被广泛用于文学和艺术评论中,尤其在书画领域较为常见。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想象与情感,体现出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与神韵的特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尺幅千里 |
拼音 | chǐ fú qiān lǐ |
释义 | 一幅画或一篇文章虽然尺寸不大,但能表现出广阔的内容或深远的意境。 |
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后多用于书画评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文章)的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
近义词 | 以小见大、意蕴深远、笔墨传神 |
反义词 | 空洞无物、肤浅平庸、千篇一律 |
例子 | 她的画虽只有一尺见方,却描绘出万里江山,真可谓尺幅千里。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国艺术“虚实相生”、“以少胜多”的美学思想,强调意境与想象的结合。 |
三、结语
“尺幅千里”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高度评价,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简练”与“深意”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创作与欣赏中,不应只看形式的大小,更应关注内容的深度与美感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