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项规定或命令反复强调、多次重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军事管理,后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来表示对某个事项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三令 | 指三次下令或命令,表示反复强调 |
五申 | 指五次告诫或提醒,表示不断叮嘱 |
整体含义 | 对某项规定或命令进行多次重复强调,以确保执行到位 |
二、出处与来源
“三令五申”最早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三令五申之,而人不听。”意思是:多次下令和告诫,但人们仍然不听从。后世多用此词来强调对制度、纪律的重视和反复强调。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工作管理 | 公司领导对员工安全规范进行三令五申,防止事故发生 |
教育教学 | 老师对学生考试纪律进行三令五申,确保公平公正 |
法律法规 | 政府部门对环保政策进行三令五申,提高公众意识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再三叮嘱、屡次强调、反复说明 |
反义词 | 置若罔闻、置之不理、漠不关心 |
五、注意事项
1. “三令五申”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3. 成语本身带有强调和严肃的语气,适用于需要突出重视程度的场合。
总结
“三令五申”是一个表达反复强调、多次叮嘱的成语,源于古代军事管理,现广泛用于工作、教育、法律等领域。它强调了对制度、规则或命令的重视,旨在确保执行到位、防止疏漏。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语境和语气,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