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的意思是什么】“白榆”是一个植物学名称,指的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属于榆科榆属。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常被用于园林绿化、生态防护和木材加工等用途。以下是对“白榆”的详细解释。
一、
白榆(学名:Ulmus pumila),又称榆树、白杨、小叶榆等,是榆科榆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其树干笔直,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叶片较小,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白榆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盐碱,适合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是北方地区常见的造林树种之一。
白榆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此外,其木材坚硬耐用,可用于制作家具、农具等。因此,白榆在生态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白榆 |
学名 | Ulmus pumila |
科属 | 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 |
别名 | 榆树、白杨、小叶榆 |
分布区域 | 中国北方、蒙古、俄罗斯等地 |
生长环境 | 干旱、半干旱地区,耐盐碱 |
树高 | 可达20米 |
树皮 | 灰白色或灰褐色,纵向裂纹 |
叶片 | 小型,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 |
花期 | 春季 |
果实 | 翅果,随风传播 |
用途 | 园林绿化、生态防护、木材加工 |
特点 | 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寒 |
三、结语
白榆作为一种常见的乡土树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和应用。无论是作为生态屏障还是经济资源,白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白榆的基本特征和用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自然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