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不分的上一句是什么】“五谷不分”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农作物或农业知识一无所知。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微子》:“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但真正与“五谷不分”相关的句子,出现在另一段对话中。
在《论语·微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 “子曰:‘吾与点也!’”
这句话是孔子对曾点(即曾皙)所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雺,咏而归”的回应,表达了他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而“五谷不分”则出现在另一个场景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农事毫无了解。
实际上,“五谷不分”的完整出处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
> “子曰:‘吾与点也!’”
但更准确地说,“五谷不分”的前一句是:
>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意思是:“一个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都不分,谁是你的老师呢?’”
“五谷不分”这一成语来源于《论语·微子》中的对话。其前一句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指一个人不劳动、不懂得区分五谷,说明其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或对农业知识不了解。这句古文反映了古代对勤劳和务实精神的重视。
表格展示:
成语 | 原文出处 | 上一句 | 含义 |
五谷不分 | 《论语·微子》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指一个人不劳动、不懂得分辨五谷,形容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 |
出处原文 | 子曰:“吾与点也!” | —— | 孔子对曾点理想生活的认同 |
相关对话 |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 | 老人批评子路不懂农事,讽刺其不务实际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五谷不分”的上一句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古语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