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商鞅立木原文及翻译

2025-08-04 15:44:42

问题描述:

商鞅立木原文及翻译,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15:44:42

商鞅立木原文及翻译】一、

《商鞅立木》是《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商鞅在推行变法前,通过“立木建信”的方式来树立政府的权威和诚信,从而为后续变法打下基础。这个故事体现了商鞅治国理政中的“以信为本”思想,也展现了他改革的决心与手段。

该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威的信任需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如何建立信任、推动变革的重要启示。文章通过简短的叙述,传达了深刻的治理理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法令已经制定好,但还没有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百姓觉得奇怪,没有人敢去搬。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商鞅又说:“能搬动的人赏五十金。”
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有一个人搬了过去,商鞅立刻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自己不欺骗百姓。
民于是信其赏。 百姓从此相信了他的赏赐。
乃下令。 于是商鞅发布了法令。

三、总结与启示

“商鞅立木”这一事件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它不仅是商鞅推行变法的第一步,更是他以行动赢得民心的典范。通过这种方式,商鞅成功地建立了政府的公信力,为后续的法律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改革或政策实施之前,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人民相信政府的承诺,才能顺利推进各项措施。同时,这也体现了商鞅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果断与智慧,以及他对民众心理的深刻理解。

如需进一步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或探讨其现代意义,可继续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