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是什么意思】“急公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与参与。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急公 | 指急于为公众办事,关心公共利益 |
好义 | 指喜欢做正义之事,重视道义 |
合起来,“急公好义”指的是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帮助他人,尤其是对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成语来源
“急公好义”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未尽,而其心则急公好义。”意思是说,虽然他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他内心却有急公好义的精神。
在古代,这种精神被看作是君子应有的品质之一,尤其在士大夫阶层中广泛推崇。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表扬好人好事 | “他长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真是急公好义的典范。” |
描述人物性格 | “他为人正直,遇事不避难,是个急公好义的人。” |
教育引导 | “我们要学习那些急公好义、无私奉献的人。”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舍己为人 |
反义词 | 拈轻怕重、自私自利、冷眼旁观 |
五、总结
“急公好义”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弘扬的价值观。它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释义、来源、使用场景及对比词汇,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