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都叫什么名字】铠甲作为古代战争中重要的防护装备,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铠甲名称各异,风格也各具特色。以下是对常见铠甲名称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读者快速了解。
一、铠甲分类与名称总结
1. 中国古代铠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铠甲体系,从商周到明清,不同朝代的铠甲在材质、结构和命名上都有所差异。常见的有:
- 明光铠:汉代至唐代流行的铠甲,因胸前和背后有圆形铜镜般的光泽而得名。
- 锁子甲:由金属环相互连接而成,轻便灵活,多用于骑兵。
- 札甲:由许多小片甲片拼接而成,常见于秦汉时期。
- 鱼鳞甲:形似鱼鳞排列,防御力强,多用于重装步兵。
- 裲裆铠:前后两片护胸护背的铠甲,结构简单但实用。
- 兜鍪:即头盔,是铠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欧洲中世纪铠甲
欧洲中世纪的铠甲种类繁多,随着技术发展,逐渐从板甲向全身甲演变:
- 锁子甲(Chainmail):由铁环编织而成,主要保护躯干。
- 板甲(Plate Armor):由金属板拼接而成,覆盖全身,常见于15-16世纪。
- 胸甲(Breastplate):仅保护胸部的金属板。
- 肩甲(Shoulder Plates):保护肩膀部位的装甲。
- 护腿(Greaves):保护腿部的金属护具。
- 头盔(Helm):包括圆顶盔、锥形盔等不同类型。
3. 日本铠甲
日本的铠甲受中国影响较大,但也有自身特点:
- 大铠(Dō-maru):平安时代至江户时代的主流铠甲,多为木质结构,外覆皮革或金属。
- 腹当(Fukuro-dō):一种较为轻便的铠甲,适合骑兵使用。
- 立乌帽子(Tate-kabuto):一种高耸的头盔,象征武士身份。
- 兜(Kabuto):日本传统的头盔,造型多样,常有装饰性纹样。
4. 其他地区铠甲
不同文明也有各自特色的铠甲:
- 波斯铠甲:多用皮革与金属结合,注重灵活性。
- 印度铠甲:如“帕塔”(Patta),多为金属板制成,常见于战象部队。
- 蒙古铠甲:轻便耐用,多采用皮革与金属混合制作。
二、常见铠甲名称对照表
铠甲类型 | 名称 | 所属地区 | 特点说明 |
明光铠 | 明光铠 | 中国 | 前胸后背有金属光泽,多用于骑兵 |
锁子甲 | 锁子甲 | 中国/欧洲 | 由金属环编织而成,轻便灵活 |
札甲 | 札甲 | 中国 | 由小片甲片拼接,早期常见 |
鱼鳞甲 | 鱼鳞甲 | 中国 | 形似鱼鳞排列,防御力强 |
裲裆铠 | 裲裆铠 | 中国 | 前后两片护甲,结构简单 |
大铠 | 大铠 | 日本 | 木质结构,外覆金属或皮革 |
板甲 | 板甲 | 欧洲 | 全身金属板拼接,防护性强 |
胸甲 | 胸甲 | 欧洲 | 仅保护胸部的金属护具 |
头盔 | 头盔 | 全球 | 保护头部,样式多样 |
盔甲 | 盔甲 | 中国/日本 | 通常指全套防护装备 |
三、结语
铠甲不仅是战士的护身之物,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国的札甲到欧洲的板甲,再到日本的大铠,每一种铠甲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实用价值。了解这些名称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