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古今异义】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散文中的名篇,不仅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也因其语言风格和用词特点而具有研究价值。在阅读此文时,我们常会发现一些词语在古代与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称为“古今异义”。本文将对《祭十二郎文》中的一些典型古今异义词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古今意义的对比。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1. 贤
- 古义: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今义:指人品好、行为端正。
- 例句:“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文中无“贤”字,但“贤”常见于古文,如“贤者”)
2. 少
- 古义:年轻。
- 今义:数量小,或年龄小。
- 例句:“吾少孤,不及事吾父。”
3. 书
- 古义:信件、书信。
- 今义:书籍、文字材料。
- 例句:“吾以汝之死,不能更以他语相慰,故惟以一祭文为托。”
4. 若
- 古义:像、好像。
- 今义:如果、假如。
- 例句:“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
5. 致
- 古义:达到、达到目的。
- 今义:给予、送到。
- 例句:“吾欲使汝为吏,而吾老矣,不能致汝于官。”
6. 比
- 古义:等到、及至。
- 今义:比较、相比。
- 例句:“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7. 亡
- 古义:死亡。
- 今义:丢失、没有。
- 例句:“吾年已壮岁,欲将远游四方。”
8. 诚
- 古义:确实、实在。
- 今义:真诚、诚实。
- 例句:“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夕之安而易之。”
9. 乃
- 古义:于是、就。
- 今义:表示判断或强调。
- 例句:“吾今以此书为托,冀汝得之而哭。”
10. 然
- 古义:这样、如此。
- 今义:然而、但是。
- 例句:“然自后吾念汝,常以泪洗面。”
二、古今异义词对比表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例句 |
贤 |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品德好 | —— |
少 | 年轻 | 数量小,年龄小 | “吾少孤” |
书 | 信件、书信 | 书籍、文字材料 | “以一祭文为托” |
若 | 像、好像 | 如果、假如 | “以为虽暂相别” |
致 | 达到、达到目的 | 给予、送到 | “不能致汝于官” |
比 | 等到、及至 | 比较、相比 | “比得软脚病” |
亡 | 死亡 | 丢失、没有 | —— |
诚 | 确实、实在 | 真诚、诚实 | “诚知其如此” |
乃 | 于是、就 | 表示判断或强调 | “吾今以此书为托” |
然 | 这样、如此 | 然而、但是 | “然自后吾念汝” |
三、结语
《祭十二郎文》作为一篇抒情散文,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其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意义的变化。了解这些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能增强对古文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对于学习古文的学生而言,掌握这些词汇的演变规律,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