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卑”字常用于表达地位低下、谦逊或态度低微的意思。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卑”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卑”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总结。
一、常见“卑”的成语总结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卑躬屈膝 | 形容没有骨气,讨好奉承的样子 | 多用于形容人奴颜婢膝 |
卑不足道 | 指身份低微,不值得提起 | 常用于自谦或贬低他人 |
卑鄙无耻 | 形容品质恶劣,不知羞耻 | 多用于批评道德败坏的人 |
卑以自牧 | 指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 | 出自《易经》,强调自我修养 |
卑车劣马 | 指低劣的车马,比喻条件差 | 多用于描述生活或工作的艰苦 |
卑辞厚币 | 用谦恭的语言和丰厚的礼物来讨好 | 多用于外交或权谋场合 |
卑礼厚赂 | 用恭敬的态度和重金贿赂 | 多用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
卑微渺小 | 形容身份低贱、地位低下 | 多用于自述或描写人物 |
卑己自牧 | 与“卑以自牧”类似,指自我约束、谦逊待人 | 强调个人修养 |
卑躬屈节 | 比喻没有骨气,一味迎合别人 | 与“卑躬屈膝”相近 |
二、总结
“卑”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谦逊、低微或缺乏尊严的状态。这些成语不仅展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格、礼仪和道德的重视。无论是“卑躬屈膝”还是“卑以自牧”,都体现了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
在日常使用中,合理运用这些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同时,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层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成语的具体出处或用法,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或参考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