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眦入归鸟”的“眦”字读作“zì”。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指眼眶的边缘,通常与眼睛有关。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全句为“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诗中,“决眦”形容极目远眺,仿佛要将眼眶撑裂一般,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叹。
以下是一篇关于此诗句的文章: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望岳》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情感流传千古。“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联。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
首句“荡胸生曾云”通过描写云雾在胸中翻腾的情景,表现了泰山高耸入云、云海翻滚的景象。而“决眦入归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这里的“眦”指的是眼眶的边缘,“决眦”即极力张开双眼,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尽收眼底。诗人目送归巢的飞鸟消失在天际,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深情的凝视,使得整首诗既宏大又充满个人情感。
这不仅仅是一幅自然风景画,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他在山巅之上,不仅看到了壮丽的山河,也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这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手法,正是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
总之,《望岳》中的“决眦入归鸟”一句,用一个“眦”字巧妙地点出了诗人观察世界的专注与执着,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