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灯
夜幕降临,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渐渐隐去,月亮悄然爬上树梢。村庄的小河边聚集了一群人,他们手中提着一盏盏灯笼,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五彩斑斓的。孩子们兴奋地蹦跳着,大人们则低声交谈,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
这是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放灯节。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洪水,村民们在绝望中点燃了第一盏灯祈愿平安。从那以后,每到这个日子,大家都会放灯,以此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快看!我的灯飞起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只见一个小男孩用力将手中的纸灯笼抛向空中,它随风飘起,在黑暗中闪烁微弱却温暖的光芒。周围的人纷纷鼓掌欢呼,笑声回荡在河岸边。
一位老者缓缓走到桥中央,他手里捧着一盏特别大的莲花形灯笼。这是他亲手制作的,上面绘满了家乡的山水风景。他说:“这盏灯代表我们整个家族的心愿,希望家人平安,生活幸福。”话音刚落,他轻轻松手,灯笼缓缓升空,仿佛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祝福融入星空。
随着夜色加深,越来越多的灯笼被点亮并放入河中。它们顺流而下,像星星洒落在水面上,为漆黑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有人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有人拿起手机记录这一刻的美好;还有人站在岸边轻声哼唱古老的歌谣。
放灯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当最后一盏灯消失在远方时,人们带着满足的心情各自归家,心中充满了新的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