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作者为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这个故事通过愚公一家坚持不懈地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感人情节,传递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涵。
相传在太行、王屋二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年近九十,却因为这两座山挡住了出入的道路而忧心忡忡。于是,他召集家人商议:“我们齐心协力挖掉这两座山,让道路畅通无阻吧!”家人纷纷响应,只有邻居智叟嘲笑他愚蠢。但愚公坚信只要世代努力,终有一天可以成功。他每天挥锄挑土,风雨无阻。天帝被他的执着感动,命令两位神仙将山背走了。最终,愚公用行动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愚公移山》不仅是一个关于克服困难的故事,更蕴含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这种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为理想奋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