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来源:网易  编辑:穆彦生活百科2025-04-09 17:32:04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作,表达了对好友王昌龄被贬谪至偏远之地的深切同情与思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深厚的友情,也流露出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友人命运的忧虑。

诗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短短四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接着,“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王昌龄的去向,透露出诗人得知友人被贬后的震惊与无奈。而最后两句更是千古传颂的佳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将抽象的“愁心”具象化为明亮的明月,仿佛这轮明月能够承载自己的牵挂,陪伴友人一路前行。这种超越时空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又彰显了他真挚的情谊。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安慰,更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王昌龄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这在当时官场黑暗的大环境下并不罕见。然而,在世人冷漠甚至幸灾乐祸的目光中,李白却选择挺身而出,用诗歌传递温暖与支持。他没有一味地埋怨或哀叹,而是通过明月这一意象,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性关怀,使作品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总之,《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抒发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正义与理想的执着坚守。即便跨越千年,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真诚与力量。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