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二》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其中“将军夜引弓”一句广为流传。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守卫国家的英勇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全诗如下: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首句“林暗草惊风”,通过描写夜晚树林阴暗、草丛被风吹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更是暗示着战场上的危险与未知。
接着,“将军夜引弓”一句点明了主人公——一位镇守边关的将军。在这漆黑的夜里,他警觉地拉满弓箭,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敌袭。这一动作体现了将军高度的责任感和临危不乱的品质。
第三句“平明寻白羽”,意思是天亮后士兵们去寻找掉落的箭矢。这里用“白羽”代指箭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而“寻”字则表现了人们对于昨晚战斗痕迹的好奇与探索。
最后一句“没在石棱中”揭示了箭矢深深嵌入岩石之中这一令人震撼的事实。它不仅说明了将军射技高超,更象征着将士们面对强敌时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对将军夜猎场景的描写,诗人歌颂了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并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该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尚武风气盛行以及人们对英雄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