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是一个中文成语,源自南朝梁代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这四个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万物复苏的景象。其中,“草长”形容春天来临时,地上的野草开始茂盛生长,一片翠绿;“莺飞”则描绘了黄莺等鸟类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整个成语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它也经常被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用以营造一种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例如,在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中,诗人可能会这样写道:“春回大地暖,草长莺飞时。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这样的诗句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草长莺飞”的描绘,读者可以想象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