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烙的意思是什么】“炮烙”是一个汉语词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常用于描述一种残酷的刑罚方式。在现代语境中,“炮烙”也常被用来比喻对人的折磨、煎熬或严厉的惩罚。
一、
“炮烙”最早出现在《尚书·汤誓》中,指商朝时期的一种酷刑,即用烧红的铜柱让犯人行走,以达到惩罚的目的。这种刑罚极其残忍,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异己者的极端镇压手段。
在后世,“炮烙”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说法,用来形容精神上的折磨、心理上的痛苦,或者对某人进行严苛的对待。在文学作品中,“炮烙”也常被用来渲染紧张、压抑的氛围。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炮烙 |
拼音 | pào luò |
出处 | 《尚书·汤誓》 |
本义 | 商朝时期的酷刑,用烧红的铜柱让犯人行走 |
引申义 | 比喻精神上的折磨、心理上的痛苦或严厉的惩罚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或比喻中,表示极端的压迫或煎熬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
相关成语 | 炮烙之刑、如坐针毡(比喻极度不安) |
三、结语
“炮烙”一词虽源于古代刑罚,但其意义已超越历史范畴,成为表达痛苦与压迫的重要词汇。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该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