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曹植】《君子行》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品德和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曹植在文学创作中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挥。全诗虽短,但寓意深远,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与道德教化意义。
一、
《君子行》通过描写君子应具备的品格与行为准则,强调了忠诚、正直、谦逊、谨慎等美德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不同表现,突出君子在面对诱惑与困境时应有的态度与选择。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曹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 | 译文 |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 君子应当防范于未然,不在嫌疑之地停留。 |
知人而不能,徒自弃也。 | 了解他人却无法应对,只会白白放弃自己。 |
非礼勿动,非义勿言。 | 不合礼仪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 |
人之有德,如山之高;人之无德,如水之浅。 | 人的品德如同高山般崇高,没有品德则如浅水般渺小。 |
君子慎其独也,不欺暗室。 | 君子即使独自一人,也要谨慎行事,不欺瞒暗室。 |
三、作品特点分析
特点 | 内容说明 |
哲理性强 | 诗中蕴含深刻的道德哲学,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内在修养。 |
对比鲜明 |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突显道德标准。 |
语言简练 | 全诗用词精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坚守。 |
教化意义 | 具有明显的道德教化功能,适合传诵与学习。 |
四、结语
《君子行》作为曹植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中所倡导的“君子之道”,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