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手舞足蹈的意思是什么】“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表现。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高涨时的身体动作。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手舞足蹈
拼音: shǒu wǔ zú dǎo
解释: 手和脚都舞动起来,形容人极度高兴、兴奋或激动的样子。
出处: 出自《诗经·大雅·灵台》:“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后世引申为形容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二、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描述 |
情绪激动 | 如考试通过、获奖等让人喜悦的事情发生时。 |
表达快乐 | 朋友见面、家人团聚时的自然反应。 |
文学描写 | 在小说、剧本中用来刻画人物的情绪状态。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无精打采 |
四、例句解析
1. 他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
——说明他非常激动,表现出强烈的情绪。
2. 孩子们看到烟花绽放,一个个手舞足蹈,欢呼雀跃。
——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充满喜悦的状态。
五、总结
“手舞足蹈”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各种表达喜悦、激动或兴奋的场合。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让人更容易理解说话者的情感状态。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 | 手舞足蹈 |
拼音 | shǒu wǔ zú dǎo |
含义 | 形容非常高兴、激动或兴奋时的手脚动作 |
出处 | 《诗经·大雅·灵台》 |
用法 | 用于描述情绪高涨时的表现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