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虎步出处于哪里】“龙骧虎步”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气度不凡、威风凛凛,多用于赞美有威严、有气势的领导者或英雄人物。那么,“龙骧虎步”这一成语究竟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龙骧虎步”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是曹操在评价自己时所用的词语,后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举止威严、气魄宏大。该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历史人物或英雄形象时较为常见。
该成语结构上为联合式,由“龙骧”与“虎步”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象征着龙的腾飞与虎的稳健步伐,寓意非凡的气概和力量。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褒义语境,强调一个人的威严和自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龙骧虎步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含义 | 形容人的气度不凡、威风凛凛,多用于赞美有威严、有气势的人物 |
结构 | 联合式(龙骧 + 虎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领导、英雄等具有威仪的形象 |
拓展用法 | 如“龙骧虎步,气吞万里如虎”等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影视、演讲等场景,强调人物的气场和权威感 |
作者/背景 | 最初出自曹操自述,后被文人广泛引用 |
三、结语
“龙骧虎步”作为一句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代对英雄气概的推崇。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现代文学作品,它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反复使用,成为表达威严与自信的重要语言符号。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与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