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什么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表现出的表面态度,实际并不真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原意是指对事物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后来引申为对人不认真对待、只做表面文章的行为。
一、
“虚与委蛇”字面意思是“虚假地应对、敷衍地对待”,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他人时,表面上表现得客气、礼貌,但内心并不认同或重视,往往带有讽刺意味。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做事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虚与委蛇”常出现在职场、社交场合,甚至家庭关系中。它强调的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真正的情感交流或责任担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虚与委蛇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é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 |
字面意思 | 虚假地应对,敷衍地对待 |
引申含义 | 表面客气,内心不重视;做事不认真,只走形式 |
使用场景 | 职场、社交、人际关系等场合 |
情感色彩 | 贬义词,带有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真诚相待、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
典型例子 | 对领导的指示只是口头答应,从不落实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若想表达某人态度不端、做事不实,可以适当使用“虚与委蛇”一词。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误解。该成语适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口语中可考虑用更通俗的说法,如“敷衍了事”或“表面功夫”。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虚与委蛇”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我们在不同情境下准确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