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则勿惮改什么意思】“过则勿惮改”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文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去改正它。
这句古语强调的是自我反省和勇于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人难免会犯错,关键在于是否敢于面对并纠正这些错误。只有不断反思、修正自身,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走向成熟与完善。
“过则勿惮改”意指人在犯错后应勇敢地改正,不应因恐惧或羞耻而回避。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也提醒人们要具备自省精神和改正错误的勇气。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正视问题、积极改进,从而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
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现代启示 |
过 | 错误、过失 | 《论语·学而》 | 指人的行为或思想上的偏差 |
则 | 就、便 | —— | 表示条件关系 |
勿 | 不要 | —— | 否定语气 |
惮 | 害怕 | —— | 表示畏惧、胆怯 |
改 | 改正 | —— | 指修正错误、调整行为 |
过则勿惮改 | 犯了错误就不应害怕改正 | 《论语·学而》 | 鼓励自我反省与持续改进 |
通过理解“过则勿惮改”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也能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面对错误时,勇敢承认、及时改正,才是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