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出处】一、
“春风十里”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常用于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或表达对某人、某地的深情厚意。它最早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句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春风十里”,但整体意境与“春风十里”高度契合。
在现代语境中,“春风十里”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歌曲等领域,成为表达美好情感的常用词。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诗人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原文句子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是否直接出现“春风十里” | 否 |
现代常见用法 | 表达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等 |
文化影响 | 成为文艺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于诗歌、歌词、影视作品中 |
相关作品 | 《春风十里不如你》(小说/电视剧)、《春风十里》(歌曲) |
含义延伸 | 引申为“无论多远,都愿为你而来”或“最美好的事物都不及你” |
三、结语
“春风十里”虽非古诗中的直接用语,但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意蕴深厚,是中华诗词文化中一种极具美感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古代文人笔下的江南风物,还是现代作品中的情感寄托,它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人心。了解其出处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份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