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臼是什么意思】“窠臼”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固定的模式、老套的框架或陈旧的观念。这个词多用于批评事物缺乏新意,沿袭旧有方式,没有创新。
一、
“窠臼”原指鸟兽栖息的巢穴,引申为一种固定的形式或习惯性的做法。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来形容文章、思想、行为等方面过于守旧,缺乏新意,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求变通的现象。
在写作和表达中,“窠臼”也常与“突破窠臼”、“跳出窠臼”等搭配使用,表示打破常规、寻求创新。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鸟兽栖息的巢穴,后引申为固定模式、老套做法或陈旧观念。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文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守旧、缺乏创新。 |
常见搭配 | 突破窠臼、跳出窠臼、落入窠臼、陷入窠臼 |
近义词 | 框架、惯例、传统、陈规、老套 |
反义词 | 创新、突破、革新、变革、新颖 |
出处 | 出自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后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
适用领域 | 文学、写作、教育、社会现象、思想观念等 |
使用场景 | 批评文章内容空洞、观点陈旧;指出行为方式缺乏变化等 |
三、结语
“窠臼”虽是古语,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应一味依赖旧有的思维模式,而应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