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翻译及原文】《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后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一、
《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纲领,提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一个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的道德实践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社会和谐,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状态。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百姓,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知道目标之后才能有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内心平静,内心平静才能安稳,安稳之后才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收获。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事物的道理被认识之后,知识才能完备;知识完备之后,心意才能真诚;心意真诚之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之后,自身才能修养;自身修养之后,家庭才能治理;家庭治理之后,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之后,天下才能太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应以修养自身为根本。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如果根本混乱而枝节却得到治理,这是不可能的。对重要的事情不重视,对不重要的事情却过分重视,这是没有的事。 |
三、总结
《礼记·大学》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立德的经典文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的重要论述。它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家庭、国家乃至天下的和谐发展。在今天,这种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
通过阅读和理解《大学》,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指导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