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简略翻译】《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老河工根据经验判断石兽的沉落位置,最终成功打捞石兽的过程。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实践经验和科学推理的重要性。
一、
故事发生在一条河流中,有人在河中丢失了石兽,众人纷纷寻找,但始终未能找到。有人认为石兽被水流冲到下游,有人则认为它沉入河底。一位老河工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石兽会随着河水的冲击而逐渐向上游移动,因为石头较重,水流会将其推向岸边,而非直接沉入河底。最终,人们按照老河工的说法,在上游找到了石兽。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件,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判断事物,应结合实际经验和理性分析。
二、简略翻译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简略翻译 |
河中石兽 | 河中的石制雕像或石像 |
一老河工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 一位老河工说:“凡是河中丢失的石头,应该去上游寻找。” |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软浮起,水流无法冲走石头,反而会在石头下方形成凹陷。 |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 | 随着水流不断冲击,凹陷越来越深,直到石头的一半被埋入其中,石头就会翻倒进凹陷处。 |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 这样反复冲刷,石头会不断转动。 |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不断转动,最终就会逆着水流向上游移动。 |
求之下流,固颠矣;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去下游寻找,本来就是错误的;去河底寻找,岂不是更荒谬? |
三、总结
《河中石兽》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它强调了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应只依赖直觉或表面现象,而应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