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是指】一、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浩海阑干百丈冰”则是描绘边塞雪景的名句。其中,“瀚海”一词在诗句中具有特定的地理和文化含义。
“瀚海”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广阔的沙漠或戈壁,尤其是西北边疆地区的荒漠地带。在本诗中,“瀚海”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海洋,而是借指大漠或广袤的沙海。结合“阑干百丈冰”的描写,整句诗意为: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冰雪纵横,寒气逼人,展现出一种苍茫壮阔的边塞景象。
因此,“浩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指的是北方边塞的大漠或戈壁,象征着寒冷、辽阔与荒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诗中意思 | 文化背景 |
瀚海 | 广阔的沙漠或戈壁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指北方边塞的大漠,象征荒凉与辽阔 | 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称谓,体现边塞文化 |
浩海 | 形容广阔无边 | 诗句“浩海阑干百丈冰” | 与“瀚海”同义,强调空间的广阔 | 用于形容自然景观的宏大 |
阑干 | 纵横交错的样子 | “阑干百丈冰” | 冰层纵横交错,如栏杆般排列 | 描绘冰雪覆盖的景象 |
百丈冰 | 极厚的冰层 | 描写边塞严寒 | 表现天气的酷冷与环境的恶劣 | 体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
三、结语
“瀚海”在古诗中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承载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深刻感受和对戍边将士的同情。通过“浩海阑干百丈冰”这一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雄浑景色,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边疆风土的细腻刻画。理解“瀚海”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