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纸鸢古诗

2025-04-27 22:03:52 来源:网易 用户:花柔芸 

纸鸢古韵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纸鸢不仅是孩童嬉戏的玩具,更是一种寄托情感、表达志向的艺术象征。纸鸢,即风筝,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逐渐流行开来。它轻盈飘逸,随风而起,仿佛承载着人们无尽的梦想与遐想。

春天是放飞纸鸢的最佳时节。《村居》中写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放学后欢声笑语,趁着和煦的春风将五彩斑斓的纸鸢送上蓝天。那高高飞翔的纸鸢,不仅点缀了大地,也映衬出少年们纯真的快乐。纸鸢的线牵连着地面与天空,正如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然而,在诗人眼中,纸鸢不仅仅是娱乐之物,更是抒发情怀的重要载体。唐代诗人高骈有云:“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前放去入秋风。欲教黄鹤飞天去,先遣灵禽上九重。”他借纸鸢比喻自己的抱负,渴望像仙鸟一样翱翔于云端,实现凌云壮志。宋代词人张炎则通过纸鸢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柳絮飞时花满城,故人何事不同行?风筝断线何处系,游子天涯路未平。”纸鸢断线,如同离别的无奈,引发人们对漂泊人生的深深思索。

纸鸢还蕴含着哲理意味。明代刘基曾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里以纸鸢喻人,提醒世人不要被名利所累,要学会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纸鸢虽飞得很高,但始终被一根细线牵引,这恰似人类无论走得多远,都离不开精神家园的根脉。

如今,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但每逢春日,我们仍能看到广场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他们手中的纸鸢依然承载着古老文化的魅力。纸鸢穿越千年时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不忘回首传统之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