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经典篇章,讲述了楚汉战争最后阶段,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大军包围的悲壮故事。这一战不仅标志着楚汉相争的终结,也塑造了项羽这位英雄人物的悲剧形象。
公元前202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势力对项羽展开总攻,将他困于垓下。夜幕降临,四面楚歌响起,楚军士气低落,士兵纷纷逃散。项羽意识到大势已去,但仍选择与虞姬诀别,展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他带领八百精骑突围而出,虽成功脱身,但最终因寡不敌众,在乌江边自刎而亡。临终前,他感叹:“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这句话既是对命运的无奈,也是对自己一生戎马生涯的总结。
垓下之围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精神层面的震撼。项羽作为一代霸王,虽勇猛无敌却刚愎自用,未能听取范增等谋士的建议,导致错失良机。而他的忠诚与重情义,则让人钦佩。虞姬的从容赴死和项羽的慷慨悲歌,更让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壮色彩。这场战役不仅终结了楚汉之争,也为中国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