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意思】“好逸恶劳”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想享受生活的人。它强调了勤劳与懒惰之间的对立,是中华文化中对个人品德的一种重要评价标准。
一、成语释义
- 好逸:喜欢安逸的生活。
- 恶劳:厌恶劳动,不愿吃苦。
合起来,“好逸恶劳”指的是一个人追求舒适、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缺乏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人情所好者,莫如衣食;所恶者,莫如劳苦。”后世逐渐演变为“好逸恶劳”,成为形容懒惰、不思进取的常用语。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教育子女、批评员工或描述某些社会现象,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懒惰成性、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
反义词 | 勤奋刻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教育场合 | 家长应引导孩子克服好逸恶劳的倾向。 |
工作环境 | 公司希望员工不要好逸恶劳,积极进取。 |
社会评论 | 部分年轻人好逸恶劳,影响社会发展。 |
五、总结
“好逸恶劳”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勤劳的推崇和对懒惰的批判。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物质条件改善,但“好逸恶劳”的思想仍然需要警惕。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成语 | 好逸恶劳 |
含义 |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用法 | 批评懒惰、强调勤奋 |
近义词 | 懒惰成性、好吃懒做 |
反义词 | 勤奋刻苦、吃苦耐劳 |
使用场景 | 教育、职场、社会评论 |